《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建新農村創致富路的領路人 ——記江寧區祿口街道彭福村黨支部書記沈慶喜
建新農村創致富路的領路人 ——記江寧區祿口街道彭福村黨支部書記沈慶喜
作者:吳玉忠 謝義林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4-25 瀏覽次數:7843
沈慶喜
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彭福村,東臨秦淮、西連橫山,與溧水縣隔河相望,是新四軍東進后開辟的抗日根據地。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彭福村依然是經濟薄弱的偏僻山村。沈慶喜自1964年擔任黨支部書記至今,為了富民強村,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在2.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在他帶領下,干部群眾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全村的經濟和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現在的彭福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榮獲“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百佳生態村”、“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等稱號,村民把沈慶喜看作是致富路上的領路人。
克難求進 開拓致富道路
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沈慶喜敏銳地感到城市道路要拓寬、舊房要拆除、樓房要拔高、管道要增大,所有這些都將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極好的出路。村支部經過研究,成立了勞務工程隊。工程隊以20把瓦刀起家,進縣城、闖南京,拆舊房、清窨井、掏糞池、通水溝,干別人不愿干的臟活、累活,憑誠實的勞動,在市區勞務建筑市場站穩了腳跟。又經過添置設備,引進人才,路子越走越寬。目前,勞務工程隊已成為三級資質的建筑公司,并繁衍出28個工程隊,培育出40多個業主,擁有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吊車等共38臺,帶動了300多人就業,每年上億元的產值,成了村級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致富的主要渠道。集體運用積累資金辦起了5個企業,安排260多人就業,每年上交50多萬元,實現了強村富民。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調整產業結構勢在必行。2006年,彭福村投資400萬元建設了3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200畝花卉苗木基地,在荒灘沼澤地上建設了45畝水產養殖基地,在圩堤上建設了家禽養殖基地,造就了朱春明、嚴小玲等一批養殖大戶,實現了農業增收,農民致富。
造福村民 推進新農村建設
2009年,彭福村級集體收入達到10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沈慶喜想,集體經濟壯大了,如何把錢花到農民最想辦、最需辦的事上去,讓村民得到更多實惠?為了縮小城鄉差別,沈慶喜請江蘇省農科院現代化研究所幫助制定了農村現代化規劃,量力而行,逐步實施。
他們抓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建造了11公里環村水泥路,實現了村村戶戶通水泥路;
他們改善居住條件,幾年來共建成農民別墅158幢,中心村已形成規模;
他們改善飲水條件,修建了30萬立方米的水庫,安裝了自來水凈化設備,自來水入戶率達100%;
他們開發清潔能源,為了有效保護祿口機場周邊生態環境,農業秸桿循環利用,在沈喜慶的倡議下,2007年投入124萬元建成了秸桿氣化站,農戶像城里人一樣用上了管道燃氣……
豐富文化生活 提升村民素質
沈慶喜在書記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他之所以深受各級領導的信任和群眾的擁護愛戴,源于他對知識的渴求,自身素質的提升。因此,他深深感到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憑著自己的恒心與耐力,他為農民實實在在辦了幾件事:
——建設便民設施。投入324萬元建設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中心設會議室、電腦室、棋牌室、閱覽室、健身房、老年學校等場所;建設了1.04萬平方米的農民休閑廣場;投入200萬元建成了祿口街道彭福社區醫院;建設了300多平方米村民食堂,租借餐飲灶具、用具,以每桌30元的收費標準為村民辦喜事提供了既氣派又便捷的場所。
——建立各類學習場所。村成立了青少年校外輔導站、女職工周末學校、老年學校等。老年學校從2004年開學以來已開設117課時,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入學率達到93%,央視《東方時空》欄目曾做過報道。
——開展文明戶評比活動。20年來,老沈帶頭示范,做到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執行政策,團結互助,愛護衛生,年年都被評為文明示范戶。在他的帶動下村兩委成員和廣大村民都積極參與評比活動。2009年,評選產生文明戶212戶,從中又評出示范戶83戶,促進了鄉風文明。2009年建立的村史陳列室,教育村民致富不忘本,奮斗永不停,教育后代繼承光榮傳統,建設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