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一對新四軍伴侶
一對新四軍伴侶
作者:陳向群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4-23 瀏覽次數:7826
1950年陳秀夫與高英杰在杭州合影
抗日戰爭勝利至今已經66年了,我的父親陳秀夫和母親高英杰就是一對在抗戰中相識并相伴終身的新四軍伴侶。
我的母親高英杰1925年3月出生于江蘇省宿遷縣閘塘區一個大戶家庭,從小受過良好教育。1942年宿遷縣成了新四軍淮北根據地,工作隊來到高英杰的家鄉宣傳抗日救國,他們刷標語,搞演講,找群眾開會,教唱抗日歌曲。高英杰積極參加工作隊組織的活動,幫工作隊走村串戶發傳單。1943年,高英杰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4年高英杰進入黨組織培養干部的淮北中學學習。1946年初到機要訓練隊學習譯電,從此走上機要工作崗位。1946年9月由于內戰已起,敵情緊張,機要訓練隊提前結業,高英杰被分配到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第二縱隊機要科工作。
我父親陳秀夫1924年4月出生于江蘇省高(郵)寶(應)縣一戶貧困家庭,1940年16歲時參加新四軍,在羅炳輝的五支隊八團二營六連當文書。由于他幼時讀過幾年私塾,因此在1942年下半年被選送參加機要工作培訓,開始在新四軍四師九旅從事機要工作。1946年九旅編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第二縱隊,1947年初改稱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1949年初改編為華東野戰軍七兵團。陳秀夫在七兵團二十一軍機要股工作。4月21日,我軍百萬雄師過長江,陳秀夫隨軍渡過長江。5月3日解放杭州后,七兵團改編為浙江軍區。高英杰是4月23日夜里隨前指機關渡江,過江后被調往浙江軍區機要科工作。
說起我父親陳秀夫和母親高英杰的戀愛史,起因就是一本字典。
一天,有位同事拿來一本小巧的字典。高英杰眼前一亮,借來看看版權頁,是民國三十二年八月上海奔流書店出版的寸半本字典,印刷精美。機要員從事譯電工作,遇到生僻字查閱這個字典很方便。那時候有個字典比現在有個新款的高檔手機還令人羨慕。字典的主人是誰呢?高英杰看到字典上的簽名是陳秀夫,不禁砰然心動。經進一步了解,得知陳秀夫作戰勇敢,還能寫一手好字。
為了保護字典,高英杰用舊衣服上的絲綢給字典包了一個漂亮書皮。陳秀夫拿回字典看到絲綢書皮很高興,他第一次體會到一個姑娘的心靈手巧。這本字典成了連結這兩位軍中青年男女最初的紐帶。
陳秀夫和高英杰對這本字典格外珍視,在戰爭環境中和新中國成立后多次搬家過程中,他們被迫丟棄過不少值錢的東西,但是這本字典卻被他們珍藏至今。
陳秀夫進入浙江后患了血絲蟲病,在杭州住院。高英杰多次到醫院看望,鼓勵他安心養病,配合醫生治療。治療血絲蟲病的藥傷肝,高英杰找來保肝的中藥幫助治療。一個多月后,陳秀夫病愈出院了,他們的愛情也瓜熟蒂落。1950年5月4日新中國第一個青年節時,陳秀夫和高英杰這一對新四軍老戰士,在浙江省政府機要科暫住地杭州西泠飯店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陳秀夫與高英杰近照
爸爸和媽媽養育了四個孩子,如今孫子輩的孩子也已經結婚成家。現在他們已經進入耄耋之年,身體的疾病常常困擾著他們,但是為了不給單位增加過多經濟負擔,他們做到盡量不住醫院,有小病不舒服時請社區醫生上門看看。媽媽還努力學習中醫保健知識,掌握了一些按摩手法,經常給老伴和其他孩子們按摩。我的父親已經五六年沒有住醫院了。
經歷過戰爭年代的流血犧牲和“文革”時期的動亂,我的父母親對一切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都能坦然面對。他們說,跟戰爭年代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們活著的人都是幸運者。他們慶幸能夠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看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5月4日是我的父母結婚60周年。今天,這兩位新四軍老戰士依然相互攙扶著,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