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扶貧路上十八年 ——記泗陽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許寶柱
扶貧路上十八年 ——記泗陽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許寶柱
作者:朱耀亭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5-08 瀏覽次數:7832
2010年11月28日上午,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成立20周年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央和國家領導人賈慶林、回良玉親切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區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并合影留念。其中,一位來自江蘇的鬢白老人身掛綬帶,接過思源勛章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就是泗陽縣扶貧開發協會、老區開發促進會原會長許寶柱。
許寶柱,1933年出生于泗陽縣洋河鎮一個農民家庭。歷經風雨,從一個農民走上了村、鎮領導崗位,后又任泗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等職。1993年,從縣政協主席的崗位上退休。泗陽是革命老區,又是國家級貧困縣,為調動各方面力量盡早實現脫貧致富目標,縣委安排由他牽頭,動員部分離退休干部和各界人士組建縣扶貧開發協會,并被推選為會長。退休,本應回家享天倫之樂,而他卻說服家庭成員,不管社會閑言,挑起再上“一線”的重任。
建會初期,沒有辦公地點,他向機關借用一間辦公室和幾張舊辦公桌;沒有電話,和相鄰的棉花辦公室合用一部;沒有小車,下鄉就乘“馬自達”或擠公交車;沒有幫扶資金,他和駐會幾位離退休干部到機關、事業單位募捐一點。幾位老同志帶頭捐款,他自己拿了7000元。總共湊了三萬多元資金,先后到穿城鄉新橋、南劉集鄉趙陳、葛集鄉劉集圩三個貧困村,幫八個特困戶發展家庭副業,并動員社會力量,為八戶蓋起了24間磚瓦房,為三個村修36座小橋。經過幾年努力,他們逐漸脫了貧,走上了小康路。在進駐劉集圩的三年中,扶貧協會不但幫助充實了村兩委班子,還多方籌集資金,為村建起了辦公室,鋪了三條村莊砂石路,配套了部分水利設施,維修了校舍,幫助村里和農民建起了預制廠、養雞場、蔬菜園,擴大了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使該村跨入了先進行列。
2002年3月,縣老區開發促進會成立,與先期成立的扶貧協會合署辦公(簡稱“兩會”),駐會人員作了調整充實。許寶柱帶領一班人一邊到洋河酒廠、供電局等單位募集扶貧資金7.8萬元;一邊向省老促會、省扶貧基金會借款,幫助選定的后進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
隨著募集、借用扶貧資金的增多,許寶柱感到幫扶到戶收效一般。于是,他開始探索幫扶方式,將錢借給鄉村小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招收貧困勞力進廠做工,獲取穩定的工資收入。八集鄉董蕩村木工藝廠是他最早扶持的小企業,后擴大規模吸收了20多貧困戶進廠做工,人年均工資收入7000多元。通過幾年幫扶,小企業不但得到了發展壯大,利潤、稅收逐年增加,20多貧困戶都先后脫了貧,過上了小康生活。此后,縣“兩會”又擴大幫扶企業量,重點扶持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七個,使200多個貧困勞力進廠做工拿工資,收效很大。用“扶企帶勞”的扶貧方式得到省“兩會”的肯定,他四次在省“兩會”的工作會議上交流經驗。近兩年,許寶柱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變化,又將扶持的重點放在農業產業化項目上,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更多農民參與產業實體增加收入,讓贍老帶小出不去的困難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18年來,縣“兩會”在許寶柱的帶領下,共募集扶貧資金18萬元,向省“兩會”借款累計投放603萬元,支持中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轉移農村勞力3000余人,使其中600多個貧困戶告別了貧困,進入小康行列。他還數年如一日,深入農村了解民間疾苦,圍繞熱點調研,組織人員寫了30多篇調研報告和建議,有的被報刊選用,有的被縣領導批示采納。
如今,許寶柱因年齡、身體原因,辭去了縣扶貧協會和老促會會長職務后,又被聘為名譽會長,仍繼續關心縣“兩會”工作,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被大家譽為心系百姓的好領導,扶貧戰線上的“老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