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文藝界盡責的小卒”——抗日戰爭中的老舍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5-05 瀏覽次數:7868
抗日名將杜聿明
作者:王曉華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4-28 瀏覽次數:7909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抗戰,其間涌現出許多抗日英雄和抗日名將。本文為您講述抗日民將杜聿明淞滬亮相、昆侖關激戰、遠征緬甸的壯麗篇章。
為了莎士比亞……——抗日戰爭中的朱生豪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4-16 瀏覽次數:7864
他選擇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為其終生目標,并為之獻出了自己年僅32歲的生命;他“替近百年來翻譯界完成了一件最艱巨的工程”,他讓全世界知道中國人也能譯出莎士比亞!面對民族危亡,他一共寫下了多達40萬字的千余篇“小言”,反映中國人民與日偽搏斗的英雄氣概。他說:“讓我到日本人手下討飯,餓死也不從!”——他就是朱生豪。
“狂臚文獻耗中年”——抗日戰爭中的鄭振鐸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4-08 瀏覽次數:7895
“現在是記者利用筆來殺伐敵人的時候!”——抗日戰爭中的王蕓生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3-17 瀏覽次數:7863
“敢說、敢做、敢擔當,是自由人的風度;敢記、敢言、敢負責,是自由報人的作風。”王蕓生將自己最為寶貴的年華同《大公報》的光榮歷史聯系在了一起,為《大公報》的發展譜寫出了燦爛的篇章,實現了“文章報國”的宏愿。
“給起義的奴隸偷運軍火”——抗日戰爭中的曹靖華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3-04 瀏覽次數:7847
大師錢穆:“愛國素不后于人”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2-21 瀏覽次數:7855
他是溫文爾雅的讀書人、教書人與寫書人。抗日戰爭時期,他將愛國的誓言注入自己的書里。說到底,無文化,便無歷史;無歷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他要通過對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去尋找抗戰救國的文化資源,并從中培養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凝聚國人的民族向心力,重鑄國人的新的民族精神。他,就是大師錢穆。
“流亡大學”的校長——抗日戰爭中的竺可楨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2012年第2期 日期:2014-01-20 瀏覽次數:7862
上千的人,馱著一個大學,在烽火連天的夾縫中,奔走萬里的路程,經歷六七省的地域。經過十年漫長的時間,又憑著四千人的力量,依然馱回來,不能不算是五千年來的奇跡。——這所大學,便是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學;這支“馱隊”,便是由竺可楨率領的經歷了四次遷徙的隊伍。
“吾曹不出如蒼生何?”——抗日戰爭中的梁漱溟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9期 日期:2013-12-12 瀏覽次數:7873
梁漱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和愛國人士。他學貫古今、著述頗豐且寧折不彎、耿介執拗。抗日戰爭時期,他致力于鄉村建設運動,并奔走于國共兩黨間、發起民主同盟,以“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氣魄投入到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思考與實踐中。
“我不是一個戰士,只是一個作家。”——抗日戰爭中的郁達夫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6 瀏覽次數:7868
提起郁達夫和他的文章,人們往往想到頹廢、憂郁、感傷等形容詞。其實,他還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他有著嚴肅的生活態度和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感,無懼艱難險惡的斗爭環境且視死如歸。日軍侵華時期,投筆從戎的作家很多,但只有郁達夫一人在日本投降之后犧牲在異國他鄉。或如其言,他不是一個戰士,只是一個作家,但他無愧乎一個時代的英雄。